第十一章 土壤改良计划(上)-《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天,林舟每天都去堆肥池查看情况,定时翻拌堆肥,控制湿度和温度。他亲自示范如何收集粪便、如何配比原料、如何翻堆通气,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细致入微。村里的村民们也时常好奇地跑到荒坡上围观,老人们大多抱着看笑话的心态,年轻人们则看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还会问上几句。

    林满仓也去过几次,每次都远远地站着,看到林舟和后生们摆弄那些“污秽之物”,便忍不住摇头叹气:“造孽啊,真是造孽啊!”

    为了让试验更有说服力,林舟让赵大划出两块条件相同的地块,一块作为试验田,准备施用堆肥;另一块作为对照田,按照传统方法耕种。两块地都种上了谷子,从播种到浇水,都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。

    播种后的日子里,林舟每天都会去两块田地里查看出苗情况。起初,两块地的谷种发芽率相差无几,这让那些反对的老者更加得意,林满仓更是直言:“我就说这法子没用,白费力气!”

    林舟却并不着急,他知道堆肥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,要等禾苗长到一定阶段才能看出差别。他依旧每天悉心照料着试验田,按时除草、松土,偶尔会给试验田补充一些腐熟的堆肥。

    半个月后,差别渐渐显现出来。试验田里的禾苗长得格外粗壮,叶片翠绿肥厚,株高也比对照田高出一截;而对照田里的禾苗则显得瘦弱发黄,叶片稀疏,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缺苗的情况。

    这天清晨,林舟特意召集了全村的人来到田埂上,让大家亲眼看看两块田地的差别。

    “大家看看,这就是施用了堆肥的试验田,再看看旁边的对照田。”林舟指着两块田地,声音洪亮,“同样的种子,同样的管理,只是试验田用了堆肥,禾苗的长势便天差地别。这说明堆肥不仅不是污秽之物,反而是庄稼的好养料!”

    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,仔细观察着两块田里的禾苗。年轻人们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,赵大更是激动地说:“好家伙!这试验田的禾苗也太壮了!看来林小哥的法子是真的管用!”

    那些原本反对的老者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,他们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试验田的禾苗,又对比了对照田的瘦弱禾苗,一时间说不出话来。林满仓的嘴唇动了动,想说什么,却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林德山看着眼前的景象,神色复杂。他沉默了许久,才缓缓开口:“林小哥,是老夫见识浅陋,错怪你了。这堆肥的法子,确实是个好法子!”

    有了老族长的认可,其他老者也纷纷点头,虽然脸上还有些挂不住,但事实摆在眼前,由不得他们不信。

    “族长言重了。”林舟连忙说道,“我也是想让大家能多收些粮食,日子过得好一些。现在大家相信了,咱们就把堆肥的法子推广开来,家家户户都可以建一个小堆肥池,收集粪便和草木灰,咱们村的土地都能变肥沃,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!”

    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,之前的疑虑和反对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期盼。接下来的几天,村里掀起了修建堆肥池和公共厕所的热潮,林舟和赵大忙着指导大家选址、修建、配比原料,村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    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真心接受了这个新法子。林满仓等几位老者虽然不再公开反对,但私下里依旧念叨着“污秽之物”,偶尔还会对参与堆肥的村民说些风凉话。村里的一些妇女也对收集粪便心存芥蒂,操作起来总是畏手畏脚。新旧观念的碰撞并没有因为试验的成功而彻底平息,只是从公开的争执转为了暗地里的嘀咕。

    林舟知道,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际效果来慢慢消融。他并没有急于求成,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,每天巡查村里的堆肥池,耐心解答村民们的疑问,手把手地教那些心存顾虑的人如何操作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堆肥的好处。不仅试验田的禾苗长势喜人,那些施用了堆肥的菜园里,蔬菜也长得鲜嫩饱满,比往年水灵了许多。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也渐渐放下了成见,主动参与到堆肥中来。

    村里的氛围渐渐融洽起来,大家都盼着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。林舟也稍稍松了口气,土壤改良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,接下来便是做好田间管理,确保丰收。

    这天清晨,林舟像往常一样,准备带着赵大去村外的山林进行例行勘探。自从上次在山林里发现了野生的果树和可食用的野菜后,他便养成了定期勘探的习惯,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更多可利用的资源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查看山林里的环境,防范野兽出没,保护村里的耕地和牲畜。

    “林小哥,都准备好了,咱们出发吧!”赵大背着弓箭,扛着锄头,精神抖擞地说道。他如今对林舟佩服得五体投地,只要是林舟安排的事情,他总是第一个响应。

    林舟点了点头,背上水壶和干粮,又带上了采集标本的工具:“这次咱们往西边走得深一些,之前只勘探了外围,或许里面还有更多有用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两人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,春末的山林生机勃勃,树木抽出新枝,野花点缀在草丛间,鸟儿在林间欢唱。一路上,林舟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植被,时不时停下来采集一些植物样本,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。赵大则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的动静,手里的弓箭始终保持着随时可以拉开的状态,以防野兽突然出现。

    走了大约两个时辰,他们已经深入山林腹地,周围的树木变得更加高大茂密,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,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。这里人迹罕至,连常见的小路都消失了,只能凭着感觉在林间穿行。

    “林小哥,咱们已经走了这么远,要不要休息一下?”赵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问道。

    林舟看了看天色,日头刚过正午,便点了点头:“好,就在前面那片空地上休息片刻,喝点水再走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