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别提实现了,现如今的儒家思想能被采纳就很不错了。 纵观天下七国之内,有多少官员臣子是学的儒家经典,又有多少是出自儒家。 或许学儒的很多,但中途弃儒转学其他的也很多。 七国最终都是重法。 如果说儒、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学术的“显学“,那么,法家当时则是在政治上独步天下。 没等儒家的人开口,姝理继续说道,“或许心里都很清楚,在现在这个战火纷飞、礼乐早已崩坏的时代,一昧地追求礼制已经成为了不可能。 诸侯势力渐盛,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开始瓦解,维护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乐也逐渐失去其统摄力量。” 顿了顿,姝理继续说道,“而春秋时期礼制之所以能够盛行,是因为春秋时期根本没有如今这般混乱,天下独尊周天子一人,簇拥在一个大周的名义之下。而不是现如今的诸侯争霸,战争不断。 因此人们才会重礼,而不是一昧地想要以武力解决问题。” 房间里的所有人都听出了姝理话里有话。 他们当然清楚儒家现在所遭遇的瓶颈,而去他们有一种直觉,那就是如果突破了这个瓶颈,那么他们儒家会长此以往地发扬光大。 于是他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坐在前面的大师兄,这是他们共同的嘴替。 感受着一股股热烈的视线,朱张拱手问道,“敢问小师叔,此次前来,可否是提点我儒家而来。” 姝理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。 果然每个人都有欲望,着不管年龄的大小和品格的高低。欲望始终犹如跗骨之蛆,谁都难以摆脱。 “果然和聪明人打交道会省去不少的麻烦。”姝理说道,“刚才我也说过了一个前提,一个大周,社会嗯天下环境稳定,天下几乎没有较大的争斗。” 荀况听完姝理的话微微蹙眉,他似乎从中听出了一些意思,于是问道,“小师叔的意思是,当结束这个乱世,天下重新迎来名义上的一统后,才有我儒家发展的机会?” 姝理挑眉望向荀况,不愧是被称为‘后圣’的儒家‘叛徒’。 “既然都能结束乱世,那为何会满足于名义上的一统,而不是实际的统一?”姝理饶有兴趣地看向荀况。 询问闻言一愣。 对啊,既然有能力结束乱世,当然也有能力完成统一。 不过 儒家重视的宗法制,儒学也强调血亲情理的基本精神,《中庸》明确指出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 以及同宗法制一同诞生的分封制度,就意味着即使乱世得到统一,最终也会走向分割。 所以这也是荀况所疑惑的地方。 他带着困惑望向姝理。 难道以后统一后的天下不会进行分封? 不过姝理并没有去解答这个问题,而是转头看向儒家掌门,“我只问一个问题,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,儒家愿不愿意抓住?” 朱张的理智告诉他,这可能是一个带有毒药的果实,虽然甜蜜,但也有可能致命。 但掌门的使命感又迫使他,去点头答应姝理,很有可能错过了这个机会,儒家就会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。 焦灼思虑之下,朱张转头望向师弟们。 而其他的师弟也都是直直地望着他。 不管他做什么决定,他们都会无条件地选择支持。 无奈之下,朱张转头望向荀况。 自己这个师弟一向很有主张,对事务的看法总是很独到。 荀况见大师兄望向自己,犹豫片刻后对他点了点头。 见荀况给出了选择,而且和自己内心的选择是一样的,于是朱张最终选择了答应。 姝理露出一抹笑容,“想要儒学被世人和君王接受,那就需要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了.” 良久之后,姝理看着还在消化的朱张,说道,“掌门的弟子伏念,颇为端敬、中正、沉稳,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大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,掌门当是收了一个极好的弟子。” 朱张听到姝理提到他,下意识地抬起头,对上了姝理的视线,随即点了点头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