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宝根的提议让伊老师解决了心里的疑难,他便彻底放开了自我,尽情的沉浸在了这些美妙的音符里。 一个热爱音乐的老父亲亲手教自己的乖女儿唱歌,估计每个老父亲想到这场面都会热泪盈眶的。 小姑娘的歌声确实不错,可她父亲嘛......。 刘阿姨受不了,利落的把这对父女给赶到胡同口,那里这个时候人少。 宝根没逃成,小姑娘抓他手腕紧紧的——要死一起啊! 斜阳西下,漫天金红。 胡同口传来小姑娘的歌声。 “昨夜雨疏风骤~~~。” “红藕香残玉簟~~~。” 宝根没料到身后居然还会传来喝彩声。 这都快七点,怎么还有人来拜访伊老师? 来人是音乐协会的人,姓罗。 “伊同志,”罗同志呵呵直乐,“我就说你肯定是故意藏拙了!” “《采蘑菇》那么朗朗上口,怎么交的第二首就是胡来了。” “幸亏我今天心血来潮亲自过来了一趟,否则啊,肯定要被你骗了!” 傍晚夕阳下,伊夏老师的脸看不出来有些发红。 “是罗干事啊,这个,我之前已经说了,那个《采蘑菇》大概是我一朋友写的!” “哎,怎么又提这个?” 罗干事也有些没好气起来——这些文化人的毛病真多。 “那你告诉我这人是谁?我把这歌印教材上,总得有个人名吧?” 伊夏踌躇了起来,帮那个朋友起个什么笔名好呢? “叔,您那姓韩的朋友叫啥啊?” 宝根小声的嘀咕。 伊夏也压低了声音:“那个叔叔叫韩岛,但我也不能肯定就是他啊。” “那您谐音一下,就用他的名,后头再加一后缀,什么君啊、子啊的。反正到时候笔名还回去后,要头疼的不是您。” 伊夏深深的看了这小孩一眼。 ——此子提议深得吾心,但小小年纪就如此......断不可......。 ——不过如今风头有些不对,那些带封建糟粕气息的君、子什么的都不能用,嗯,有了! “他就让我对外说一笔名,叫......岛郎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