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陋室蚊扰春梦无-《大明左道》
第(1/3)页
冯县令又再试探着追问李三思的来历,李三思只一口咬定自己是河北的小商贩,到萧山做贩卖布匹的营生――有堂弟李四明为证。其余的事情,他只推说脑后受伤不记得。冯县令虽然疑窦满腹,不太相信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商贩,却也无话可说。
对于自己的身世来历,李三思心头也有老大的疑团未解,心里很不踏实。他不愿冯县令再纠缠追问此事,闲扯了几句马屁话后,便道:“县尊大人,您公务繁忙,小人不便打搅,这便告辞。今rì蒙您宽待,又大加谬赞,小人心中感激,rì后若有能为大人效劳之处,小人定当尽力。”
行了个礼,躬身告辞。
冯县令十分佩服他的才具,就没再摆官架子,反到对他有了几分客气,起身端起了茶碗,以宾礼送了两步。客气归客气,他的心中却在暗叹可惜,这个年轻人到是个难得的人才,本来可以揽为己用,只是碍在有些桀骜难驯之气,不太懂得上下尊卑的体统,这就不大妥当了。
李三思出了县衙。李四明一直在大门外焦燥地翘足等候,见到他出来,便连忙迎上去问:“三哥,没事吧?”
李三思哈哈一笑,说道:“能有什么事?还能把我烤了吃不成?要说有事,那便是我以后见着这位县太爷可以免跪。多少也算是得了点便宜。”
李四明对这位堂哥更是佩服不已,试探着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三哥,县太爷让你替他问案,那你……你查出来什么没有?”
李三思转头看了他一眼,避开这个话题不回答,说道:“哎呀,肚饿了,回去弄吃的。”
李四明心中忐忑,不敢再问。
两人一起回到客店。李三思琢磨着想弄点吃的。这时候,他的肚子是真饿了。古人吃饭大多是每rì两餐,天蒙蒙亮吃早饭,下午天黑前吃晚饭。普通老百姓是这样,有钱人家那就随意了,想吃几顿吃几顿。李三思的胃是这大明的,意识却是二十一世纪的,对这个事就接受不了。眼下不早不晚。他的身体没觉得饿,心理上却已经饿了。
稍大一些的客栈往往也都是给客人提供茶饭的,只不过都是粗陋简单。李三思叫来一个店伙计,对他道:“服务员……呃,店小二,有什么吃的没?弄点过来。”
店伙计有点奇怪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说道:“这早不早,晚不晚的,哪有吃的?再等两个时辰,才有晚饭吃。”
李三思饿得有点发昏,坚持要吃的。店伙计只好跑到厨房,好一阵搜罗,算是给找来了两个馒头。这种客栈的普通房间,一切供应都十分简陋。李三思倚在一张脏兮兮的桌子旁边,坐着硬板凳,就着粗瓷壶里的隔夜冷茶啃着冷馒头。勉强啃了一个,他再没什么胃口,余下的一个也就不吃了,本来想扔,觉得不妥,也就没扔。古人惜粮,李四明又为人俭省,就把余下的馒头包了起来。
李三思叹了口气,一头躺倒在客房里的硬板床上,强忍着yīncháo的被褥散发出的一股酸呕味儿,心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:赚点钱,寻一个安身之处,比追查自己这一世的身世来历更迫切。无论如何,得想法子多赚点钱,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才对。这事难就难在,在大明时代和李三思的前一世,“基本的生活需求”是两个差异十分巨大的概念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