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5章 辽东局势复迷离-《超级汉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甘安在幽州与其父纵横相见团聚,寻祖问根,祭祀先人,完毕之后,便与父母辞别,从幽州返回长安而来,纵横与赵如霜亲自送出蓟城。

    纵横见甘安远去,心中若有所失,对其妻赵如霜道:“吾师顾使君善于相人,曾预言我与前妻甘兰婚姻不得长久,后果然只有三年缘分。今吾与吾子甘安,难道也是父子缘分浅薄吗?”

    赵如霜便劝慰纵横道:“安儿乃忠孝道德之人,必然记得父母,至于缘分,则不是能强求来的。夫君且宽心,安儿必定再会回来与我们相聚。”纵横心中怅惘,遂回蓟城。

    靖治年间,孝正帝用潜龙丞相治理天下,息兵掩武,劝课农桑,又商旅大兴,经济便迅速恢复,于是四海清平,人民安居乐业,匪盗绝迹。

    潜龙丞相又推行文治,诏令各州,举荐儒生,于是寒门之士,便有上进之路,学而优则仕,凡是精通四书五经等饱学之士,朝廷皆有任用。于是儒学兴起,文教渐盛。

    纵横坐镇幽州,东夷皆畏服,数年兵甲不用,刀枪以致生锈。幽州十万军马,朝廷曾下屯垦令,纵横便命一半军马屯垦,以自给军粮。但也并没有废武事,军马还是日日训练,各地紧要之处,皆有重兵把守,太平之时,还需得居安思危。

    靖治三年夏,东夷高句丽发生内乱,前番高句丽已经归降汉朝,但高句丽国主昏庸不明,本欲传国于其世子李秀,却又听信属下谗言,言李秀当年在汉军前来之时,曾率众投降,贻误国家,当有大罪,不能继承王位。高句丽国主年老昏暗,听信其言,便废掉世子李秀,重立其幼子李发。

    李发为人桀骜不驯,为麾下党羽所蛊惑,恐其父反悔,尽然发动兵变,率众逼宫,高句丽国主无奈之下,只好让位,于是李发即位为高句丽国主,大肆镇压清除异己。

    李秀恐自己呆在国内会遭遇大祸,于是便出逃乌桓触,高句丽闻知,便令乌桓触不得收留李秀,乌桓触首领恐高句丽前来侵犯,便对李秀道:“何不求助于汉?”

    李秀寻思前番于汉有功,于是便通过乌桓触向汉军求助,以为护佑。

    驻守辽西、右北平汉将北泽闻知,便将此情上报给纵横,纵横闻知此信,与幽州众文武官员商议道:“东夷诸胡内部纷争,汉一般不便干预,然今高句丽李秀来投,昔日曾有功劳于汉军,今不可不纳之。”

    于是便命北泽,接纳李秀,且护送其来蓟城居住,汉军为其提供庇护。

    李秀遂来到幽州蓟城,拜见纵横,感谢救护。纵横便在蓟城拔出土地,建造客馆数十间,供李秀以及其部下居住,供给费用,并增派百余兵丁为其护卫。

    未几,高句丽国主病死,李发便再无顾忌,

    见李秀逃遁幽州,于是先遣使者向纵横索要,纵横不与,李秀便发怒道:“汉倚仗其强,欺负我等太甚!曾与我等盟誓,不干预我等国内之事,今收纳我国反叛,是何道理!”便有不遵汉朝之心。

    李发为人轻率狂妄,自不量力,取得高句丽王位之后,野心更加膨胀,于是整练兵马,即位两年,便训练得兵马四五万人。侵略威逼辽东诸夷,逼迫其割让土地,进贡财物。乌桓触、扶余、獩貘皆不敢与其争锋,只好从其欲,委曲求全。

    而汉朝正息兵掩武,发展经济,不愿再轻动干戈,高句丽虽有侵略他国之行径,东胡被高句丽所侵犯诸国求汉主持公道,汉朝还是以大局为重,抚慰被侵犯诸国,息事宁人,并未见责高句丽。

    李发见汉朝并不追究自己侵犯他国之事,愈加胆大。又与东瀛扶桑国连结,暗地结成同盟,准备以此对抗汉朝。

    扶桑国处在距离辽东千余里海上,为岛国,其国之人,身材短小,所以汉又称其为倭人。武帝时候曾遣使至汉,其国王曾受汉朝敕封为汉倭奴国王。

    扶桑国境内也分为十余小国,彼此互相攻伐,战败者失去立足之地,只好渡海远遁,来到辽东,夷州,南阳以及中国等处。

    伪燕海师将军云出日胜,便是东瀛扶桑国人,其在国内战败,逃至海上为盗,后才投奔伪燕的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