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29 流言-《大宋正道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大宋汴京城。

    赵桓最担心的事没发生,赵模入金营后,当天并没有被遣返,金军也没有立即兵临城下,完颜宗望的大营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好的迹象,也许金人已经接受自己不出城的现实,准备坐下来与赵模谈判。

    “七天,希望赵模能给朕七天时间……”

    三天过去,城外没有任何消息传来,这对赵桓来说,这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
    这三日里,官家要与金人开战的流言,却在城里传开。

    赵模赴金营之后,张浚就在赵桓的安排下,紧锣密鼓的准备守城事宜。

    一切虽在暗中进行,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    这件事又太过重大,牵扯到方方面面,根本不可能瞒天过海。

    禁军频繁调动,城防加强,宵禁森严,这种种举动,加上官家决然不去金营议和,早就让朝中起了疑心。

    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民间,流言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传开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谈论此事。有人认为官家早该如此,何必将那些金银土地白白送给女真人;更多人却是忧心,害怕万一抵当不住金人,让他们打进城来,免不了家国俱灭。

    不管他们怎么想,都改变不了任何事情。这便是作为社会底层的悲哀,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,而是要把它交到不相干的人手里。

    相公们可不这么想,他们觉得,不仅是自身的命运,就连大宋王朝的命运,也不能由赵桓一个人做主,总要与自己商量商量。

    白时中、李邦彦、李枢密李棁多次求见,却被刘光世以官家不豫、不见外臣的借口挡回。

    刘光世也知道这些相公们要见官家干什么,从内心来说,他极不愿相信那个传言,但种种迹象表明,传言十有八九是真的。

    但他仍然不敢违抗赵桓的旨意,放这些相公们去宫里规劝赵桓,让其改变心意。

    自从奉旨亲手斩杀王时雍之后,他对赵桓的敬畏已经隐隐超过对金人的恐惧。

    北宋的士大夫弄权虽是好手,却没有明代官员敢于逼宫的勇气,望着禁军手中明晃晃的刀枪,只能叹气而返。

    赵桓虽身居深宫,对于这一切却也了若指掌。

    他让小内侍桂忠贤在宫中挑了二十来个机灵的小内侍,整日在汴京城转悠,将在民间听到的信息,传递到自己这里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