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-《中师那些事儿》
第(3/3)页
赵弘毅的书架上很快就有了《穆斯林的葬礼》和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“1975年二、三月间,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,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,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。时令已快到惊蛰,雪当然再不会存留,往往还没等落地,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。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,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。”
一走进《平凡的世界》,赵弘毅便再也不舍得出来了,他觉得孙少平简直就是自己的化身。赵弘毅俨然已走进了平凡的世界里,感受着孙少平的酸甜苦辣。
放眼望去,贫瘠的土地上,生活着渴望吃上白馍馍的农民。站在那个山坡,唱起信天游,高亢的声音仿佛能穿透天空,也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生活,造就了陕北人们豪放之气。孙少平,这片土地的儿子,在贫穷中挣扎,他要冲破天空,创造自己的生活。
上高中时,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孙少平,因为家里穷而感到自卑,在学校里,也总是抬不起头。饥饿折磨着它,是书带给他精神上的安慰。他害怕,不愿贫穷,但是他没有迷失自我,有一股子冲劲,不想向残酷的现实投降。
“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,飞去吧!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,飞到那里,到那蓝色的海角。只有风在欢舞,还有我作伴。”田晓霞的呼喊,唤起了孙少平沉淀的梦想。赵弘毅不曾觉得孙少平很贫穷,他喊出的是梦的力量,那种力量能够战胜一切艰辛。孙少平始终表现出一种征服者的咄咄逼人的态度,他微笑着面对生活,工作再苦,他又何曾放弃,纵使生活再平凡,他都可以活出精彩。
一段时间里,孙少平几乎占据了赵弘毅大脑的全部,他的情绪随着孙少平命运的波折而起伏,或喜或悲…… 如果说曾有过一部书能改变人的心智和三观,赵弘毅会毫不犹豫地说,这就是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