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太子和太子妃的车驾,一路紧赶慢赶,终于赶在上元节前一天,隐秘又低调地驶入了京城。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,说长不算长,说短也不算短。 沈灵犀因为魂魄不稳的缘故,在马车上昏沉入睡的时间,比醒着的时候多。 好在这种情况,随着离京城越来越近,而肉眼可见的,有了好转。 也令楚琰一直担忧的心,总算放松下来。 一路上,京城和云疆的消息,经各地绣衣使的暗桩,源源不断送到楚琰和沈灵犀的手上。 先是在他们离开后的当天晚上,云崇便“暴毙”死在狱中。 除夕那夜给云崇送吃食的小子,是徐桓身边的得力小将,名叫徐贞,很是机敏。 在徐贞的安排下,狱中“云崇”身死的第二日,他就把人皮面具交到云崇手里,将他扮作香料商人,混在商队里,离开云边城往京城方向而去。 与他们前后脚出城的,还有原该随着太子仪仗回京的大理寺少卿李淮,以及他的姑姑李笑晴。 按理说,李笑晴协助徐远善给老祖宗下药这种事,若是传开来,便是把她浸猪笼都不为过。 可如今徐远善身死,秘不发丧。在世人眼里,“镇国公”就还活着。 明面上,为了不打草惊蛇,便不能再以这件事来惩治李笑晴。 更何况,沈灵犀留着李笑晴的性命,尚还有用处,所以,她模仿镇国公老祖宗的笔迹,写了一封休书。 休书上对于李氏的错处语焉不详,只说她不孝不悌,命她返家,从此李氏婚嫁,与徐家再无瓜葛。 这封没写明原委的休书,却是最致命的。 夫君已死六年,婆母临终还写下休书,不要这个儿媳。若传出去,世人免不得要戳李氏和李家的脊梁骨。 可眼下,李氏也顾不得这些身外之名了。 她只想活命。 哪怕回去李家以后,是龙潭虎穴,她也得闯一闯。 李淮作为义阳侯世子,又是李家的男丁,自然要负责将李氏护送回京。 于是,在沈灵犀提前授意,和徐贞的有意安排下—— 扮作香行老板的云崇,同徐贞一道,和李淮姑侄二人,在即将进京前几日,好巧不巧在客栈里遇上了。 因着两方人马都是回京的,路上免不了结伴而行。 李氏常年在京城,对于徐家军的兵卒认得并不多,自然认不得徐贞。 当初云崇与徐家之间,明面上只是货物交易,与李氏更加难有交集。 是以,李氏也不认得云崇。 她虽不认得徐贞和云崇,却因着早年经营香行的缘故,对香料颇有心得。 如今李氏正是无依无靠、更无银钱傍身的时候。得知云崇是香料商,自然想起早些年,自家经营香料时,短短两三年时间,赚取的那些暴利。 对于她来说,攀上眼前这个香料商,若能重操旧业,那可谓是瞌睡送枕头,雪中送炭的好事。 是以,她有意的,开始对云崇有些上心了。 云崇是认得李氏的。 李氏既与他套近乎,在徐贞眼皮子底下,他极尽可能地与李氏接近,凭着他对镇国公府的了解,在接连几日的试探之下,云崇总算在李氏含糊其辞的表现下,隐约猜到,镇国公府究竟发生什么。 他在客栈房间里苦思一夜,痛定思痛,终于在天亮之前,下定决心,更加卖力与李氏套近乎。 是以,上元节这日,当楚琰和沈灵犀乔装打扮一番,坐在马车上看见他们入城—— 只见云崇骑着高头大马,戴着人皮面具。 消瘦下来的身形,穿着绣着金线的锦袍。 还真别说,着实有几分衣冠楚楚,斯文败类的味道。 可跟在他们身后,徐远善的亡魂,那张肿成猪头的脸,神色就不太美妙了。 任谁死后,瞧见自己生前的妻子,在众目睽睽之下,毫不遮掩与人眉来眼去,怕是都会觉得自己头上颜色太绿…… 云崇一路护送着李氏姑侄到了义阳侯府门口,才彬彬有礼地告辞离开。 楚琰看着云崇的背影,疑惑地问,“除夕那夜你让徐贞给他送饭时,如何知道,他与徐远善之间,尚还有事要办,还跟他说‘非他才能办成不可’?难道是徐远善告诉你的?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