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7章 舆论之战-《大清弊主》
第(3/3)页
这一开头,京报便连连刊载文章进行反驳论证,而且展示出了京报强大的印刷和组织能力,由三日一刊变成了日刊,铺天盖地的对宁报上的文章进行批驳,并不断提出新的见解,诸如海外贸易、江南的手工业繁盛,引发江南粮食短缺等等。
一见如此攻讦满洲都未引来祸端,所有的官绅士民商皆是长松了一口气,江南士子立刻就精神一振,马上开始了反击,京报,宁报两大喉舌第一次大辩论由此拉开序幕。
京报,宁报可谓是这年头最容易成名的两大利器,一篇好文章就足以让人扬名立万,名满惊或者是闻名江南,初次尝到甜头的一南一北两地文人士子,不论是官吏还是举人还是秀才,也不论远近,都绞尽脑汁的撰写文章踊跃投稿,以期能够一举成名天下知。
在宁报上发表‘明亡于外族’的江宁县秀才杨帆就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典范,因为这篇文章他被誉江宁乃至整个江南士子称为扬大胆,有了名气自然就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,这不,江宁县的缙绅张于良很快就找上门来了。
秀才也是有功名在身的,杨帆与张于良也颇为熟识,略微寒暄,张于良就表明来意,“世侄一身是胆,不知可否能再写一篇文章,以针砭如今正在推行的摊丁入亩?”
杨帆实则是宁报的枪手,那篇‘明亡于外族’也是有人刻意授意他写的,一炮成名,他也颇为沾沾自喜,但头脑并不发昏,听的这话,他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,实则心里却是窃喜,这是个发财的机会,更是一个发财的路子,风险则根本可以不计,因为上面还有宁报的总编审核。
微微沉吟,他才为难的道:“世伯,针砭朝廷正在推行的新政,这就不是犯忌讳那样简单。”
张于良倒也干脆,直接就道:“十两银子,见报则另加一百两。”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投推荐票、月票,
(无弹窗)d
(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