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一局,他输的有点冤。 也有点无力啊。 程副院长这才得意的往办公室走去。 心里仍旧感慨着。 傍上九部这棵大树,不,应该是傍上杨小涛这位大佬,以后想不飞都难啊。 “不行,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,得好好准备。” 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,不能马虎,不能大意.” 想到这里,程副院长忙走进办公室,随后拿起电话安排起来。 这次,一定要万无一失。 冀州,寿县。 这是一座靠近太行山脉的现成。 所谓靠山吃山,在这里土地贫瘠,却唯独不缺石头,不缺好石料。 于是在前朝时候,这里就有了矿场,专门采集石头矿料,然后再将石头加工成品,卖与达官贵人,换取一日之口粮。 在这里的工匠也能因此养家糊口。 解放后,这里便成立了专门的矿场,负责开采石料,用于革命建设。 渐渐的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矿场逐渐形成规模化开采与加工的基地,更是冀州石英石资源最集中的地方。 只是,这里的开采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,还有道路的约束,整体开采的产能并不大,而且开采出来的石英砂也都作为玻璃的制造原材料。 所以矿场的规模一直不温不火,勉强维持个百十人上下,周围很多人仍旧在贫瘠的山地中劳作。 可自从上次九部的人找到这里后,原本负责开采的矿场任务订单量就在逐月增加。 哪怕矿场的人都给九部完任务也根本不够用啊。 矿场的场主多次跟上级反应,想要增加人员,反正周围村子里的青年多的是,许多人祖上就是靠开山凿石过活的,身上的手艺未必就比矿场的人差。 可跟地方上说了,地方直接说这事不归他们管。 实际上,地方上哪有那么多经费养多余的工人啊。 要知道,工人的粮食、工资都是要他们提供的。 最后矿场没办法,只能将情况跟上级地矿局反应,想要增加人手再扩产,可这年头别说他们这小地方的矿产局了,就是冀州的矿产局也是经费紧张啊。 于是这件事一拖再拖,拖到最后矿场上下都失去信心的时候,突然间就有了转机。 矿场上。 砰砰啪啪的声音不断响起。 忙碌的工人认真的凿着石头。 下一秒,一道呼喊声打破忙碌的场景。 “石厂长,石厂长在哪?” 呼喊声响起,周围人立马将目光看向不远处正帮着装车的汉子。 汉子粗壮,大冷天的仍旧挽着袖子。 听到呼喊声,立马回头,就看到不远处吆喝的人,脸上立马露出无奈神色。 “厂长,吴干事又来了,你赶紧去吧。” 身边的矿工喊着,石厂长没好气的说道,“有什么事,还不是来催催催,就知道催促,好歹给咱们家点人啊,这快过年了,任务完不成,咋过年。” 石厂长嘟囔着,却还是往对方走去。 只是刚走了几步,就看到吴干事身后的人。 脸色又是一变。 没记错的话,那是,九部的人吧。 上次就是他来这里,要开采下来的石英砂。 而他们现在的任务,就是九部的。 ‘不会是来加任务的吧。’ 心下忐忑,快步迎上。 “吴干事,马师傅。” 石厂长开口打招呼,吴干事笑着点头,身后是九部的马洪军。 “石厂长,找你可真不容易啊。” “办公室里没人,还得来这现场找呢。” 石厂长笑笑,“这不是任务忙,过来帮帮忙。” 吴干事听了立马点头,“这有任务好啊,这说明咱们的革命建设正在快步前前进呢。” 石厂长笑笑不说话。 吴干事见此忙看向身后的马师傅。 “石厂长,这位是九部的马技术员,你们见过吧。” 说话间,马洪军来到跟前,一脸的笑容。 “石厂长你好,咱们又见面了。” 说着伸出双手,石厂长赶紧握住,同时心里琢磨着对方的来意。 这人上次来的时候在矿上看了大半天,最后说了许多内行的事,是个有本事的。 同时他也知道,这位是给九部找石头,具体干啥没有说,但是真的要的多啊。 就听马洪军继续说道,“上次我们来这里考察后,就下了任务。” “这段时间,我们发现,咱们这里的石英石是品质最好的,所以我们准备加大任务量。” 石厂长心里一苦,果然是加任务了。 可这件事根本不由得他反对。 否则,就是消极怠工,损害革命建设. 就在石厂长准备收拾心情,以昂扬斗志展现革命风貌的时候,就见马洪军对着身后的两人点点头。 这时候石厂长才看到两人。 两个年轻人。 “石厂长您好,我们是九部后勤采购部门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