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一章结束与开始-《贞观清闲人》
第(2/3)页
这也是对于世家大族和大多数官员来说最可怕的责任。
存在感抹杀。
李世民巡查完以后非常满意,便让房玄龄安排起大朝会时的祭拜礼仪问题。
礼仪是很重要的一环,为了保证不出问题,大唐在长安的七十五岁以上的世家,官员老人都被征召到了一起进行讨论。
每一个步骤都是严加审查的。
礼法不可废,不可乱,不可错。
尤其是在李世民的想法中,这次的祭祀,还要邀请百姓前来观看。
必须严谨起来。
看着激动的李世民,满朝文武只得一边处理国家大事,一边给李世民安排。
当然,主要负责人还是礼部的人,其余的部门只是尽可能的配合,都是你需要什么,我就给你什么。
因为征战结束,祭祀又在年底,李世民就提前结算了功勋,让士兵们都回家了。
并且通知他们,如果谁要是想看祭祀,向当地政府申请即可。
当然,名额有限。
就因为这一决定,在祭祀开始前,大唐各地出现各种斗殴事件。
不少地方老兵打了起来,争抢参与祭祀的名额。
在他们眼中,这场祭祀是相当的神圣,是必须要参加的,如果不参加,自己就会抱憾终身。
为此长安城内的大将军们无奈的开始了巡查之旅。
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开长安,他们更想跟着李世民搞祭祀前的事宜。
祭祀开始的时候,李世民带着文武群臣,封国代表一起来到英灵殿,当着社会各个阶层,百姓们的面进行祈愿。
“我李世民在此发誓,自我以后的大唐君主当以征服世界,带领大唐百姓过上老有所依,幼有所教,病有所医的生活为目标。”
“如有违此誓,大唐百姓可废帝王。”
“华夏英灵当鉴之。”
李世民说的慷锵有力,来参与祭祀的人员都听到了他的誓言。
天地间不知何时响起了一声:“准。”
秦岭之中的一名老道突然暴毙,他身边的道士们神色复杂。
“叔父代天应言,自然是需要寿命来做代价。”
一名中年道士叹息一声。
祭祀结束后,李世民自掏腰包大摆宴席,普天同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