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星港一期工程的大小,虽然也已经达到了数千吨。 但是明显不足以支撑起张星扬设想之中的大型电磁加速轨道。 按照设想,它的长度将会达到一光秒! 如果建成,将会是星球级别的奇观! 地球的直径不过才一万多公里。 电磁加速轨道的长度,将会有二十多个地球那么宽。 如果真的在太空中建成。 而且距离地球不太远。 那么全世界的人类,都能够看到天空被一道长线,分成两半。 不过光秒级别的电磁加速轨道,是最终形态。 那是用来进行跨恒星系飞船的加速活动。 恒星系之内,还用不上这样庞大的电磁加速轨道。 但是初期建设的长度,也已经达到了三公里。 比星港的半径略小一些。 “电磁加速轨道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,只要插到星港的圆轴间隙里就行。” 张星扬用手机打开星港的草图,指着各個舱段中间的缝隙说道。 各个舱室之间,大多是空的。 不仅仅是为了给以后的建设留地方,也是因为如果全部建满,需要太多的物资。 除非他们能够率先完成太空电梯的开发工作。 大批量地从地球运输物资。 否则每一公斤的物资,都要进行严格计算。 张星扬又调出一张他之前临时画的草图,“我们只需要像插吸管一样,将这些电磁加速轨道插在舱室之间就行了。” 耿博看了一会,感觉这样的设计没什么问题。 但是却叹了一口气。 “这样一来,徐英他们的建设工作又要增加不少了。” “说不定他们以后一年要有两百天在太空工作。” 按照目前的工作状况来看,一年只用工作两百天绝对是清闲。 但是如果将工作地点换到太空之中。 那这绝对是一等一困难的工作。 太空的低重力环境,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。 尤其是驾驶工程飞船进行太空作业的太空工程师们。 和在空间站之内进行科研任务的航天员不同。 他们的生活环境要更艰苦。 此时远在三万六千公里太空中的徐英,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量突然增长一大截。 “报告指挥中心,5号霍尔推进器安装完毕。” 徐英聚精会神完成今天第一个霍尔推进器安装工作,稍微放松了下自己的精神。 “天宫二号,根据行星防御系统观察,一个小时之后,你所处的轨道将会有一颗直径120米的小行星掠过,请及时进行变轨躲避!” 地面指挥中心发送来一条关乎徐英性命的预警信息。 近地轨道附近,每时每刻都有上万颗直径在百米以上的小行星。 其中千米级别以上的小行星数量,也有上千颗。 任何一颗千米级的小行星闯入地球大气层内,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。 厚实的大气层,也无法将这些体型庞大的小行星完全烧掉。 在穿过大气层之后,他们至少还保存着百分之八十的质量。 释放出的能量,相当于数千枚有史以来威力最为强大的沙皇炸弹,全部释放在数千米的范围之内。 这股能量足以砸穿地层,并且引发数千公里范围之内的火山活动。 诸多的死火山,会因为这股能量的加入重生。 数千公里的范围之内,将会很难有生物存活下来。 而且它们的运行轨道各不相同,也很难进行预测。 国内的行星防御系统每年都在太空光学设备、超算领域砸下大笔资金。 才能够勉强检测到大部分百米级别的小行星运行轨道。 “天工二号收到,正在启动变轨程序。” 徐英这时候也顾不得休息,直接开始操作飞船的变轨程序。 一枚120米的小行星,可能不能对钛合金的星港造成太大影响。 但是绝对能够将他所乘坐的飞船给砸坏。 要是不想葬身太空。 他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,完成整体变轨工作。 徐英控制着天工二号飞船,首先连接上了天工一号无人工程飞船。 然后两艘飞船上的推进系统齐齐发力,拖着体型更大的星港,向着靠近地球方向飞去。 一个小时后,徐英通过光学观测设备看着从自己五公里外飞过的小行星,松了一口气。 这是太空内非常常见的小行星,崎岖的表面泛着灰白色的光芒。 “报告指挥中心,已经远离危险的小行星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