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—— 于是,就在当天,这条新闻,被发到了网上,被无数的网友看到了。 【哈哈,笑死我了,陈可欣这傻逼,他是真不看电影啊?林一诚真是把他们这帮人看透了!《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》里的那些宣传炒作方式,都被林一诚说中了。】 【这属于是电影照进现实了,以前我还觉得,这些导演和演员真不容易,筹备那么久,付出那么多,现在我算是明白了,都踏马吹牛逼,给自己脸上贴金呢。】 【他们导演和演员挣那么多钱,要是好好拍电影也就算了。电影都拍不好,还拿那么些钱,他们不嫌烧手吗?环卫工人每天才赚多少?农民伯伯每年才赚多少?国内还有多少吃不起饭穿不上衣服的孩子?这帮人,真就该把钱都捐出来!】 【我老早就看不惯陈可欣了,一直觉得这人既没本事还很虚伪,果然被我猜中了,今天他就露出真面目了。】 【他是什么玩意儿?敢骂我们内地人没素质?有谁知道他地址在哪?老子去他家当面儿抽他大嘴巴子!】 【我跟你们说,我曾经去过港岛,怎么说呢?遭遇到的都是歧视,感受到的都是憋屈!】 【陈可欣滚出娱乐圈!还有他老婆石榴姐也一起滚出娱乐圈!】 【楼上的,伱骂错人了,他老婆是吴君茹,不是石榴姐,石榴姐是黄百明的老婆。】 【管他那么多干嘛?一起滚出去娱乐圈就对了!】 激愤的,怒骂的,马后炮的,吹牛逼的,理中客的,圣母婊的,插秧子起哄的,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…… 各种言论,都出来了。 一时间,陈可欣的名声,臭了,臭不可闻。 本想博取同情,扭转局势的陈可欣,怎么也没想到,他这一波操作下来,会是这样的结果。 —— 23日,《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》票房2000万,《投名状》票房50万。 24日,《集结号》上映了。 其他院线,也总算反应过来了,纷纷降低了《投名状》的排片,致使其排片量变成了5%,空出来的,小部分给了《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》,大部分给了《集结号》。 至此,《烂片儿是怎么拍成》的排片变成了50%,《集结号》的排片是40%,剩下的,才是《投名状》和其它电影。 林一诚,也出院了。 伤口本来就不大,连缝针都不用,消毒上药包扎后,等着愈合就行。 后面的路演,继续进行。 轻伤不下火线。 林一诚要让观众们看到,他是一个敬职敬业的电影人,是一个把观众放在首位的电影人。 如此一来,不就跟港圈那帮人,形成鲜明对比,高判立下了吗? 至于《集结号》。 林一诚知道它有各种硬伤和BUG,里面的一些内容和思想,也很有问题。 只是,不能多说,不能多提。 —— 24日,《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》票房成绩1800万,原时空首日拿了1500万的《集结号》,受到前者的影响,如今只拿了1000万出头,也算不错。 现在的冯裤子,在观众心目中的号召力,还是响当当的,毕竟,曾经那“贺岁档之王”的名头,不是白叫的。 至于《投名状》? 受到《烂片是怎么拍成的》和《集结号》前后夹击,再加上路人缘已经彻底崩盘,当日,只有可怜的20万票房! 后续的票房,也不用想了。 这部电影,也活不了几天了,用不了多久,就会被全面下映,院线和电影院又不是开善堂的。 原时空《投名状》的内地票房是2.02亿,港岛票房是2750万。 至于其吹嘘的海外票房和版权,呵呵。 列一个数字就一目了然了,北美票房总计12.9万美刀。 既然不是功夫片,请来“功夫皇帝”又有什么用? 老美观众又不是傻子,压根儿不吃这一套! 如今,《投名状》就更惨了。 内地票房,最后撑死500来万,分到制片方手里,顶多180万。 就算再加上港岛和弯弯票房,还有海外版权啥的,都不够支付刘天王和金巨星的片酬。 本就奄奄一息的英黄,受此打击,更是雪上加霜。 寰亚影视,也得大亏一笔,回家舔砥伤口。 陈可欣,嗯,以后要是还有人敢找他拍商业片,那得是资深精神人才能干出来的事儿。 —— 《投名状》的下场,无论是圈内,还是圈外,都看到了。 先说圈内。 很多内地影视公司的老板、投资人,心中曾经那份儿对港圈的盲目崇拜和信任,已经轰然崩塌了。 又是大卡司、大制作、大场面,又是赔的裤衩子都快没了。 这情况,跟上次的《情癫大圣》,上上次的《七剑》,简直一模一样。 港圈,还值得信任吗? 港圈的导演,还值得投资吗? 港圈的明星,还值得那么高的片酬吗? 港圈的那些人,以后还要惯着他们,把他们当祖宗供着吗? 这些问题,很现实,都被摆在了这些老板和投资人的面前。 由不得他们不去考虑。 —— 至于圈外。 不知有多少观众,那从小就形成的,对港片的滤镜,哗啦啦,碎了一地。 尤其是几篇帖子,比如《细数千禧年后票房惨败的港片》、《走进港片:从繁荣到衰败》、《港圈七宗罪》、《港圈,你还要欺骗我们多久?》等在网上流传开来后。 很多观众,对于港片,对港圈的印象,都变了。 此时的港片,在观众看来,是新瓶装老酒,是换汤不换药,是粗制滥造,是刻意煽情,是无脑降智,是拙劣的模仿,是浮夸的搞笑。 港片,在某种程度上,已经跟烂片划上了等号,烂出了新境界,烂出了新花样。 此时的港圈,在观众心中,是不思进取,是态度敷衍,是趾高气昂,是狗眼看人,是坑蒙拐骗,是造成港片衰败的元凶,是阻碍国产电影发展的罪人! —— 就在观众纷纷抨击港片和港圈的时候,一场比《投名状》电影更精彩的好戏,上演了。 上次弄巧成拙的陈可欣,又联系了媒体,对着镜头,他再次流泪了,哭成了泪人。 先是一顿诚恳的道歉,为之前的态度不好,辱骂记者找理由找借口。 什么心情不好,感到焦躁,希望获取原谅之类,巴拉巴拉的。 然后,《投名状》为什么失败? 当然不是他这个导演的责任了。 那怪谁? 陈可欣学聪明了,知道有些人,他惹不起,不能惹,所以没提林一诚,没提星河影视,没提中影集团。 几个月前,还是“好朋友”、“好哥们儿”的李联杰,当然要负主要责任。 谁让他拿了1个亿的片酬呢? 谁让他根本没起到对得起片酬的作用呢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