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朱由检深入简出,尽量委婉的讲出宝钞的利弊,和银本位制度是什么。 好在老朱很聪明,而且不耻下问,在朱由检多番解释下,终于弄明白了。 朱元璋面色严肃,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语气沉重道:“这么说,发行多少宝钞,就要储备多少银子……可本朝收上来的银子只有那么一点,这样做,宝钞数量少的可怜,在京城都流通不开啊。” 朱由检说道:“正因如此,才要去永乐朝搞银子。” “几十年后的永乐朝白银很多吗?”朱元璋费解问道。 “永乐一朝连年征战,监国的朱大胖穷的都要当裤子了,当然是没钱,咱们这次前去是为了搞到郑和与宝船,从而东渡倭国,将这块弹丸之地纳入我大明的版图!” 朱由检娓娓道来:“太祖爷有所不知,倭国虽是弹丸之地,但是其上有座巨型白银矿,产出极为丰富,每年可开采三百余万两白银,至少能开采四百年!” “多少!?”朱元璋震惊的拍案而起,眼珠子差点瞪出来,要知道洪武年间,每年收上来的白银只有可怜的几十万两! 而布、绢、粮米折算成白银,都足有两千万两,其中比例过于悬殊! 本来他还在犹豫,毕竟倭国素来贫困,且倭国政治混乱,将军比国王势大,所以每年上贡都被他拒绝了。 他担心耗费国力东征,最终得到一块食之无味的地盘,又有何用。 可现在谁要说不能东征,你看老朱大嘴巴能不能抽飞他! 每年产出三百万两的银矿,若是利用得当…… 身为一国之君,朱元璋深知这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大功绩! 朱元璋突然说道:“大孙,去什么永乐朝,咱这就有船啊!” 当年为了抗击陈友谅的水军,老朱痛定思痛,大肆发展过造船业,如今造船工业已然到了成熟阶段。 朱由检解释道:“主要是为了向郑和问询海上经验,大明与倭国之间有季风呼啸,若时段不对甚至都不能安全抵达,事关重大,必须准备充足!” “大孙言之有理,当年元朝两征倭国,都受风暴所阻,损兵十数万,粮草军械无数,风险是大了点,但利润很高!准备充足便不足为惧!”朱元璋深以为然。 朱由检准备好后,照例问了句:“太祖爷可有事要吩咐下去?” “无事,这便启程吧!” 朱元璋摆手,忽然叹息一声说道: “老四很快就要去就蕃了,去之前在咱身边学几个月吧,你说这以后万一标儿,万一……” 朱由检张了张口,默默说道:“一切都听太祖爷的。” 他不敢保证太子朱标能够长命百岁,也不敢保证朱标继位就一定是太平盛世。 毕竟,在他出言提醒朱标,朱元璋严令规定工作时间后,洪武朝的国运并没有提升,好像就已经给出了答案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