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从大同回京,有两条路,要么从西路的紫荆关,要么从东路的宣府,王振是蔚州人,而从西路走,会经过蔚州。 俗话说,富贵不返乡,如锦衣夜行。 王振没法名流千古了,只好退而求其次,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一下,于是命大军从西路紫荆关入京。 这个时候,瓦剌部已经发现明军要撤退,苦心布下的口袋陷阱眼见就要失效,也先自然不甘心。 在也先的带领下,瓦剌大军开始向南急行,希望能追赶明军。 按照正常的速度,瓦剌人拼了老命,也是追不上明军的。 可是,明朝大军从西路走了一大半,王振又是灵机一动,他想到这二十万大军都从蔚州过,岂不要踏坏他家乡的庄稼?到时候家乡百姓还不戳他的脊梁骨? 于是他赶紧让朱祁镇下令,大军转道东路,绕道宣府。 张辅等人极力劝说:“至此回紫荆关,只有40里,大军何必舍近求远?” 可王振不听,坚持改道。 “就听王先生的!” 朱祁镇对王振自然是有求必应,根本不带看张辅等人一眼。 于是。 二十万明军迂回奔走,等大军到了宣府,瓦剌人已经追到明军的尾巴。 也先当时都懵了,他就是不甘心象征性的追一追而已,根本没想到能真追上。 生性多疑的他忍不住怀疑,这会不会是明军布下的陷阱。 并未主动出击,而是以逸待劳。 听到斥候来报,朱祁镇大惊失色,终于慌了,连忙派成国公朱勇带三万兵马断后。 可是,一来仓促应战,二来大军疲乏,朱勇此去,兵马本就不如瓦剌,在匆忙应战之下,很快兵败。 同时这让也先察觉到,明军并没有什么陷阱,顿时信心满满,大胆出击! 待朱祁镇退到土木堡的时候,为时已晚。 明朝大军再次中埋伏,人困马乏的明军在以逸待劳的瓦剌大军的驱赶下,军心涣散,毫无战力! 二十万大军很快被击溃,大明将士血流成河!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