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应天府外。 有一处翻新过的土宅子。 朱樉手中拿着一个小本,用炭条画着条条道道,粗糙的大手黑乎乎的,指缝里还有泥土。 两年多的时间。 刚开始种红薯方法不对,差点没把朱樉、朱棡、朱檀三人给饿死。 为什么不是四人呢。 因为赵老汉真饿死了。 这仨货实在太能吃了,村里地主家都让这仨人给吃的没存粮了,带着家仆想要收粮与利息的时候,发现根本打不过这仨货! 不得已才去告官,结果根本就没人管…… 地主一家察觉到不对劲。 愣是连夜搬了家。 而第二茬第三茬红薯种出来后,几人的日子才好过不少,算是过上了这个时代普通耕种的老百姓的日子。 到了如今。 凭借这几亩地的红薯,愣是盖起了小宅子,周围老百姓纷纷效仿,如今已经在南直隶蔓延开来。 红薯已经声名鹊起。 朱家仨傻儿子以为这样老爹总能想起来他们了吧。 事实上老朱一直在关注。 官府还亲自发布公告,称此种物名为‘洪薯’。 只不过那会忙着征倭、做巨寇、征交趾、回来之后李文忠被毒、郭桓案爆发到处都是事。 就给仨儿子忘了。 晋王朱棡端着一瓷盆热腾腾的炖肉进了堂屋,不忘吆喝道:“老二,小十做的炖肉,你去拿馍馍开饭了,下午再清点,不急于一时。” 朱樉头也不回的说道:“我马上点完了,今天日头大,这两天得下雨,抓紧清点完搬屋里,要不全得淋烂咯。” 朱檀十五岁的年纪,已经成了一个大小伙子。 由于之前经常缠着赵老头在厨房炼丹,赵老头也不会这个,就用生火造饭的方式教他。 丹没练会,饭菜做的倒是不错。 朱檀从灶房走出来,嘟囔着:“吃饱才有力气干活,我炖这肉你就吃吧,一吃一个不吱声。” “催什么催!” 朱樉心烦意乱,不耐烦的骂了两句。 “又得他娘的重新点。” 哼哼。 朱檀哼唧两声,也没管他,自顾自的跟三哥吃了起来。 忽然。 院外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。 “小十让你吃饭,你个瘪犊子还急眼!?”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