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嚯! 朱由检眉头一挑,一看时间节点,万历四十八年。 我这当了一个月的便宜老爹,还真是光速去世啊。 吃到万历年幼的张居正摄政甜头。 朝野上下都蠢蠢欲动。 年纪大的指定不能让你继位,得挑个年纪小一点的,好控制。 结果老兄朱由校上岗了,也是一位有手腕,懂政治操弄的皇帝,他如果不死,明朝多坚持三十年一点问题没有。 天启重修三大殿,那都是人家自个指挥干的,耗费的钱财历朝历代都是最少的,本人就是工程师,材料多少钱人门清。 跟天启漫天要价根本不可能。 结果被写成了木讷的傻子,基本上明朝都皇帝缺点无限放大,别的朝代都尽量避讳皇帝的缺点,明朝恰恰相反。 特别的神奇。 还是魏公公手段轻,让魏公公摆弄一阵就老实了。 就崇祯朝五十万石粮食赈灾,出城变五万石这事,在天启朝就不可能发生,因为魏公公会出手。 没有了宦官干政,崇祯对这群文官那是睁眼瞎,年年被骗辽饷,贪污严重到了极点。 就那五十万石陕西赈灾的粮食,若是让魏公公去干,虽然他也贪,但至少不会这么抽象。 那农民起义军,也不可能如火如荼,本身民间年景就不好,交赋税你百官插一手,放粮赈灾你百官还插一手。 那还能有粮食了么。 没了宦官制衡,大明亡国速度飞快,根本原因就是百官放飞自我了。 就女真那点兵力,每年都得要几百万辽饷…… 说句不好听的,你别说年年给,就是把一年的这几百万给女真,他们都上赶着跑关内主动接受汉化了。 再不济你就是把这笔钱给朝鲜,他都能替明朝灭了这帮女真人。 战斗力实在低的不行。 捧着本三国演义学军事的,你指望他能强到哪去? 学历都不能说是野路子,那完全是看课外读物毕业的啊。 万历朝李成梁是武将,他完全是养寇自重,把女真当经验宝宝耍。 到了崇祯文官掌军…… 文官是真不知死活。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允炆让文官去看着朱棣,结果朱棣以病情好转为由,宴请驻守北平的文官宋忠等人,他们还真就来了。 文官带兵就不知死活,这饭也能吃吗?什么都吃只会害了你们啊。 宴会上那朱棣摔了个瓜,这几人就被刀斧手砍死了,靖难自此而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