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一通海口一万斗-《大明左道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冯县令见自己的两位左膀右臂赌上了气,忙放话打圆场道:“都什么时候了?要是这闹出大祸端来,咱们得一块儿去牢里喝茶去,争这个闲气做什么?”

    他又转头看向李三思,满是期待地问:“你真有什么好办法?”

    李三思淡淡一笑道:“见机行事!”

    冯县令还以为他真是成竹在胸,听他这么一说,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,失望透顶。

    李三思大笑着出门往事发现场去了,并不要人跟随,也不带一兵一卒。冯县令等人放心不下,怕当真出什么大乱子,便招呼了十几名公差,也跟着赶去了。

    穿过两条街,便到了事发现场。郑伯爵府的郑记粮行跟前已经是围了一大片百姓,挤得是水泄不通。人人攘臂声讨粮行坐地起价,牟暴利,坑百姓。李三思仔细听了听,这些人的诉求是要求粮行平价售粮,由如今的一百二十文一斗米恢复到从前的三十文一斗。

    郑记粮行的栅栏门关得死死的,十几名店伙在后面死死地顶着栅栏门。外头的百姓隔着栅栏叫骂,不时往里硬挤。人群中不时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起哄大叫,煽动人心。

    “乡亲们,咱们撞开大门,将粮行的米抢个jīng光!”

    不远处,有四五十名郑府家丁手执棍棒和闹事的人群对峙。形势危急,一触即发。李三思了解过清未湖南长沙的抢米风cháo,深知大灾之年人心思乱,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儿,势必蔓延糜烂及于全县乃至全省,不弄到一大批人头落地,这事就不算完。

    冯县令、赵县丞和丁师爷等人这时也赶了过来。冯县令一见这个情形,急了,令人找来一李桌子,就放在粮行门口的大街上。他跳上桌子,冲着人群挥手大声喊话:“乡亲们,请听本官说几句,抢掠店家王法不容,尔等切莫冲动。待本官与粮行商议之后,责令其平价售米,以解众乡亲之急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